- 基本解释
(1).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
(2).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岐 俗质厚, 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 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 基本含义
- 指上报或呈交上级机关的文件或报告。
- 详细解释
- 奏课是指向上级机关报告或呈交文件的行为。在古代,官员向上级呈报事务或请求决策时,常常通过书面形式,将文件奏报给上级,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因此,“奏课”也泛指上报文件或报告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奏课常常出现在官场、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在现代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向上级汇报工作、请求决策等场景。
- 故事起源
- 奏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场。古代官员在处理事务时,往往需要向上级呈报文件,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这种行为被称为奏课,后来逐渐演变成成语。
- 词语结构
- 奏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奏”是动词,表示向上级呈报;“课”是名词,表示文件或报告。
- 例句
- 1. 在会议上,部长向总理奏课,详细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2. 公司经理将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奏课给董事会,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奏课”与“上报文件”这一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是一个官员,需要向上级呈报文件,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奏课的使用场景和相关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政治学资料,深入了解古代官场的运作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作业本奏课给老师,请求老师给我更多的练习题。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将学生们的意见奏课给校长,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饭菜质量。3. 高中生:学生们联名奏课给教育部,要求取消高考加分政策。4. 大学生:学生会代表将同学们的诉求奏课给学校领导,希望能够改善校园环境。5. 成年人:我将工作报告奏课给上级领导,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