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通藉的词语解释
通藉的意思
拼音:tōng jiè    注音:ㄊㄨㄙ ㄐㄧㄝ ˋ
使用场景
通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学科上的全面知识和技能。它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能力出众,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讽刺自己对某个领域的了解不够。
例句
1. 他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很通藉。2. 这位教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可谓是通藉无比。
基本含义
通晓,了解。
基本解释

见“ 通籍 ”。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通藉这个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资料,以及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通藉各个学科的知识。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上最通藉的学生,对各个学科都很了解。3. 高中生:我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希望能够通藉更多的知识。4. 大学生:他在学术研究方面非常通藉,是我们的楷模。5. 成年人:虽然我在这个领域工作多年,但还是感觉自己对这个领域的通藉不够。
故事起源
通藉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要求考生对经典著作和各个学科都有深入的了解。考生们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包括殿试、会试和乡试,才有机会成为官员。通藉这个成语就是形容那些在科举考试中通晓各个学科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用“通晓知识借助成功”作为记忆口诀,将“通藉”这个成语记忆起来。
词语结构
通藉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和藉分别表示“通晓”和“借助”的意思。
详细解释
通藉是指通晓、了解某一领域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强调对某个领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掌握,不仅包括知识的广度,还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应用能力。
(0)
诗文中出现“通藉”的诗词

戏陆节之·其一

早闻通藉金闺里,谢病还携旧金紫。

行年七十苦好吟,满卷新诗放翁似。

洞房鼓瑟奴婢歌,秋月春镫欢更多。

自羡名园常负郭,不须尘陌逐鸣珂。

(0)

题神骏图

侯家枥上拳毛騧,奇纹五色明春霞。

天生神骏异凡骨,不数霍家狮子花。

昔年初出秦川道,饱食秦原汉陵早。

昂头振鬣一长鸣,惊散秋鸿落天表。

曾随博战雪山西,南海霜风入玉蹄。

剑外已销狐兔迹,归来稳步上沙堤。

雕鞍金勒青丝辔,频从长杨猎回骑。

娇嘶紫陌软尘轻,弄影凤城春日丽。

侯家勋业比山河,万古千春永不磨。

通藉金门青琐里,常骑神骏振鸣珂。

(0)

赠周世清表弟省祭还南海诗十六韵

尔之慈亲家,乃我表姨母。

一体姑舅亲,譬之左右手。

我幼依尔家,直至十八九。

读书学尔叔,深衷自天诱。

微此谁开先,终作田舍叟。

及我显翰林,尔家运不偶。

一兄罹祸罗,二老宵奔走。

尚愧我力微,不能解纷纠。

尔时在弱劣,讵意振周后。

爱尔谨慎姿,贞此三尺守。

怜义不怜钱,狱掾于公厚。

三考入神州,通藉登选部。

省祭归山田,衣冠贲幽牖。

谁莫薄为吏,委吏宣圣受。

曹参以封侯,安期以不朽。

高卑不高卑,太山等培塿。

(0)

青牛行赠兴济孙封君

南极老人君莫攀,东皇木公畴与班。

谁人貌得果下叟,青瞳白发酡朱颜。

鸿胪大人思邈裔,庞基先白孙敖世。

金殿连姻钟鼎家,玉房通藉椒兰第。

凤毛麟角斗芳菲,琼枝玉树相交辉。

燕山灵椿窦氏老,函谷青牛柱下归。

五千道德闲胸臆,七十寻常皆自得。

长生久视固有常,善言知足无瑕贼。

豪华岂足为翁多,盖公清净师参何。

皇之无他玄与默,会见千世万世人颂青牛歌。

(0)

云门山水图

我昔探禹穴,尝登秦望山。

白云横秀色,半落青巑岏。

山高云深缈空旷,势拔海天山万丈。

赤城霞气石梁虹,昏旦絪缊各殊状。

便欲因之上天台,飞度弱水登蓬莱。

芙蓉削出海光里,绿波荡漾金银台。

山重重兮苍翠,云溶溶兮昭回。

素娥玉童,两两追随。翠鸾紫凤,双双徘徊。

丹崖碧磴悬寥廓,我将从之路绵邈。

翩然兴尽思归来,至今犹忆仙家乐。

秋风叶落春花飞,俯仰清游今是非。

美人示我缣素轴,顿觉满目生清辉。

山青云白宛如昨,贺家宅临湖水湄。

日长草阁门不掩,有客放舟来问奇。

自从金闺预通藉,晓振珂佩趋彤墀。

公堂退食时展玩,清梦几度生耶溪。

嗟予谬陪青琐闼,与子出处同襟期。

云山本有平生趣,顾余菲质叨恩私。

寸心报国倘能遂,却跨白鹿登丹梯。

(0)

寄赠赵姬二首·其二

少小名推作状头,舞腰掌上不禁柔。

年来通藉金闺者,未必才华胜女流。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