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殂落颠蹶。死的婉称。《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兹愿不遂,中路阻颠,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李善 注:“阻颠,谓 諶 父为 刘粲 所害也。”
- 基本含义
- 阻止倒下。
- 详细解释
- 阻颠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坚固稳定,不易倒下或摇动。它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稳定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阻颠常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堡垒、山石等坚固不倒的物体。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精神。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坚定意志和稳定性的赞美或称赞。
- 故事起源
- 阻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孟子》一书中。据传,孟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孟子》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风雨中站立不倒的情景,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发展成了成语阻颠。
- 词语结构
- 成语阻颠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阻”和“颠”。其中,“阻”表示阻止、阻挡的意思,“颠”表示倒下、摇动的意思。
- 例句
- 1. 这座城楼建得非常牢固,真是阻颠之物。2.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阻颠的精神,坚持了下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座坚固的城楼,被风雨冲击,却依然屹立不倒,形成阻颠之物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稳定、坚定意志相关的成语,如“坚如磐石”、“屹立不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大熊猫玩具非常阻颠,摇都摇不动。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阻颠的精神,坚持到了最后。3. 高中生:这本书的思想内容非常阻颠,读起来很有启发性。4.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阻颠的精神,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