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合乎法度的言论。《诗·小雅·雨无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毛 传:“辟,法也。” 郑玄 笺:“如何乎昊天,痛而愬之也,为陈法度之言,不信之也。”《韩非子·饰令》:“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 陈奇猷 集释:“辟言,谓合法之言。”
(2).邪僻的言论;谬论。《荀子·正名》:“凡邪説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无不类于三惑者矣。”
谓他人恶言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有恶言乃去。” 刘宝楠 正义:“恶言,谓不善之言,或言有失礼也。”
- 英文翻译
1.go away because of an offensive statement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有力,能够打动人心,使人信服。
- 详细解释
- 辟言是由“辟”和“言”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辟”表示打开、破除,有辟邪驱鬼、辟谣等意思;“言”表示言语、说话。辟言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示通过言辞的力量打动人心,使人信服。
- 使用场景
- 辟言常常用来形容说话有力、有感染力,可以用来赞美演讲、文章等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能够打动人心,使人信服。
- 故事起源
- 关于辟言的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是,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说明它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辟言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辟”和名词“言”组成。
-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辟言,让人深受感动。2. 这篇文章辟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辟言”与“打动人心”、“使人信服”等词语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通过言辞的力量来打动人心,使人信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辞章”、“辞色”等,以丰富对言辞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演讲辟言,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辟言之处在于作者用了很多真实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高中生:他的辟言能力非常强,每次辩论赛都能说服对方。大学生:他的辟言之道让我深感佩服,我也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