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公理常常用于学术讨论、数学证明、科学研究等领域。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中,例如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等。
- 例句
- 1. 这个定理是基于公理推导出来的。2. 在几何学中,公理是构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
- 反义词
谬论、强权
- 基本含义
- 公理是指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中被公认为真实、不可否认的原理或规则。
- 基本解释
◎ 公理 gōnglǐ
(1) [axiom]∶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
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2) [self-evident truth;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如数字中的)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公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中的公理系统,了解更多关于公理的应用和推导过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公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原理。2. 初中生:我们在几何学中学到的公理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3. 高中生:公理是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没有公理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和证明。4. 大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公理是构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 故事起源
- 公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中。公理的概念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他认为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应该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
- 英文翻译
1.(社会公认的正确道理)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 self-evident truth
2.{数} (无需再加证明的命题) axiom; postulat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公理这个词语:1. 将“公”字和“理”字分别与“公共”和“理性”联系起来,公共代表公认的、共同的,理性代表合理、有道理,从而联想到公理是被公认为合理的原理。2. 将公理与数学、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想象公理是这些学科的基石,没有公理就没有后续的证明和推导。
- 词语结构
- 公理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1).社会上公认的正确道理。《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竞言 艳 及选曹郎 徐彪 ,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 清 姚鼐 《礼笺序》:“经之説有不得悉穷。古人不能无待於今,今人亦不能无待於后世。此万世公理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2).在一个系统中已为实践所反复证明而被认为无须再证明的真理。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就是公理。
- 近义词
正义、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