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诏狱 zhàoyù
[prison] 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逮瑞下诏狱。——《明史》
锢诏狱。
- 详细解释
(1).关押钦犯的牢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大王之羣臣近幸素能使众者,皆前繫詔狱,餘无可用者。” 唐 李白 《秦女休行》:“壻为 燕国 王,身被詔狱加。”《明史·刑法志一》:“或本无死理,而片纸付詔狱,为祸尤烈。”
(2).奉旨办理的案件。《后汉书·百官志二》:“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詔狱。”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下诏书,将对某人进行调查审判或处罚的事情。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拥有绝对权力,可以随意对他人进行调查和处罚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个机构或组织滥用职权,不公正地对待他人。
- 故事起源
- 成语“诏狱”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腐败和权力垄断。在古代,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随意下诏书,对人进行调查和处罚。这种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导致了许多冤案和冤狱的发生。因此,人们用“诏狱”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权力滥用的现象。
- 词语结构
- 诏狱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诏”和“狱”。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总统可以随意开展诏狱,对政治对手进行迫害。2. 在历史上,许多无辜的人因为被卷入了诏狱而丧失了自由和生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诏狱”:1. 将“诏”和“狱”分开记忆,联想到皇帝的诏书和司法机构的狱所。2. 想象一个皇帝在宫殿中下诏书,将某人送入狱中审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诏狱现象,以及权力滥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可以把不好好写作业的同学送进诏狱。2. 初中生:在古代,皇帝可以凭借诏狱对不听话的臣子进行惩罚。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冤案是由于诏狱导致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公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