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尚 ( 度尚 )字 博平 , 山阳 湖陆 人也。初,为 上虞 长,纠摘姦伏,县中谓之神明。”《周书·裴侠传》:“有大司空掌钱物典 李贵 乃於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管官物,多有费用, 裴公 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 之肃遏姦伏,皆此类也。” 宋 陆游 《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发姦伏,申寃枉,号称神明。”
- 基本含义
- 隐藏在暗处等待机会行恶。
- 详细解释
- 奸伏是指敌人或恶人隐藏在暗处,等待时机进行恶行或袭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敌人或恶人的阴险狡诈和不可预测性。
- 使用场景
- 奸伏一词常用于描述敌人或恶人的行为,也可用于形容某人隐藏在暗处,等待机会进行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 故事起源
- 奸伏一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当时,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刘邦的部下陈平建议他采取奸伏的策略,即隐藏自己的兵力,等待时机攻击项羽,最终取得了胜利。
- 词语结构
- 奸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奸”意为阴险狡诈,“伏”意为隐藏等待。
- 例句
- 1. 敌人在山林中奸伏,我们必须小心行事。2. 这个人看似和善,实际上却在暗处奸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奸伏”联想成一个人隐藏在暗处,等待机会进行恶行,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奸伏相关的成语,如奸雄、奸计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捉迷藏游戏中奸伏在树后,等待小红经过。2. 初中生:小华发现有人在考试时奸伏在教室角落作弊。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总是奸伏在背后操控一切,他的真实意图很难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