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年纪轻轻但已经展现出了成熟和才华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早熟的孩子、年轻的艺术家、才华横溢的学生等等。
- 例句
- 1. 弟弟年纪虽小,但已经展现出了弱冠之才。2. 这位年轻的画家弱冠之年就已经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 基本含义
- 指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用来形容年纪轻轻就显示出了成熟和才华出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还没到壮年,称做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构成]
偏正式:弱(冠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年龄和才华相关的成语,如“少不更事”、“少年老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弟弟虽然才十二岁,但已经展现出了弱冠之才。2. 初中生:这位年轻的歌手弱冠之年就已经在音乐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 高中生: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一位弱冠之年的天才科学家。
- 故事起源
- 弱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象征着成年和责任的到来。因此,弱冠一词最初是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后戴上成年人的帽子。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指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用来形容早熟、有才华的年轻人。
- 英文翻译
1.[书] coming of age at 20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弱”和“冠”两个字形象化地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年纪很小的人戴着成年人的帽子,象征着他早熟、有才华。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弱冠 ruòguàn
[coming of age at 20]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 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汉书·叙传下》:“ 贾生 娇娇,弱冠登朝。”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於是思有餘闲,获遂本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章 幼时为 照 所重,言其官班位望,过於其父, 章 弱冠,父为娶妻 李氏 女。”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弱冠游 洛 师,已蒙南金赏。” 刘绍棠 《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