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僧却崎。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唐 时亦称掩腋。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中国之所无,或得之於异俗,其民不移,故其道未亡,是以 天竺国 法,尽敬於所尊,表诚於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基者也。”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董秀才 ﹞曰:‘但尝遗一袒服。’取视也,秽而无缝。”参见“ 僧却崎 ”。
- 基本含义
- 指摘去外衣,露出本来面貌。
- 详细解释
- 袒服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摘去外衣,露出本来面貌。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再隐藏真相,展示真实的一面。
- 使用场景
- 袒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问题的真相被揭露。
- 故事起源
- 袒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原文是“既袒而露,又咎以夜行。”意思是指摘去外衣,露出真实的一面,却因夜间行动而受到责备。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揭露真相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袒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袒”是动词,表示揭露、露出;“服”是名词,表示衣物。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终于袒服了自己的错误,向大家道歉。2. 这个丑闻被曝光后,公司的形象被彻底袒服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袒”字联想为揭露真相时的动作,将“服”字联想为衣物,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揭露真相相关的成语,如“揭竿而起”、“剖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袒服了他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向老师承认了错误。2. 初中生:这个公司袒服了他们在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公开道歉并进行了改进。3. 高中生:这部纪录片袒服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