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旦夕。早晚;日常。昔,通“ 夕 ”。《管子·小匡》:“旦昔从事於此,以教其子弟。” 尹知章 注:“旦昔,犹朝夕也。”
- 基本含义
- 旦昔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从前”或“往昔”。
- 详细解释
- 旦昔由两个字组成,旦和昔。旦的本义是指白天的开始,也可引申为“从前”的意思。昔是指过去的时间,也可以表示“往昔”的意思。因此,旦昔合在一起就表示“从前”或“往昔”。
- 使用场景
- 旦昔常用于叙述故事、回忆往事、描述历史事件等场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
- 故事起源
- 旦昔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旦昔者,天地未分之时,河海均未涉之前。”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史记》、《左传》等。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 词语结构
- 旦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旦昔的往事如今已经成为了历史。2. 我们要珍惜现在,不要总是沉浸在旦昔的回忆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旦昔理解为“早晨和过去”,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为“从前”或“往昔”。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常常出现旦昔这个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听爷爷讲旦昔的故事。2. 初中生:旦昔的风景真美,现在已经变了样。3. 高中生: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旦昔的社会情况。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回忆起旦昔的学生时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旦昔这个成语。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