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加入军队,或者以虚假的身份冒充军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以欺骗的方式获取军人身份或者利用军人身份谋取私利的人。
- 例句
- 1. 他不是真心想为国家做贡献,只是为了获得一些特权,所以他是在弄参军。2. 那个人以虚假的军人身份参加了军队,他是在弄参军。
- 基本含义
- 指虚假地参军,行为不端正。
- 基本解释
即参军戏。 唐 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 开元 中, 黄幡绰 、 张野狐 弄参军。始自 后汉 舘陶 令 石耽 。 耽 有赃犯, 和帝 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 开元 中有 李仙鹤 善此戏, 明皇 特授 韶州 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 陆鸿渐 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唐 薛能 《吴姬》诗:“楼臺重迭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絃管弄参军。”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弄参军,即后世副净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和参军方式,以及现代社会对于军人的尊重和军人的职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偷地穿上了爸爸的军装,以假军人的身份弄参军。2. 初中生:那个男生为了打动女孩子,编造了一个虚假的军人身份,他是在弄参军。3. 高中生:那个学生为了获取一些军队特权,谎称自己是军人,其实他只是在弄参军。4. 大学生:他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假冒军人的身份,企图以军人的身份逃避处罚,他是在弄参军。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周襄王的国君,他为了增加自己的军队实力,采取了一种欺骗的手段。他派人到各个地方招募壮丁,然后将他们统称为“参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将他们加入军队。这种欺骗行为被人们称为“弄参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军队中行为不端,以欺骗的方式加入军队,然后被揭穿,被人们称为“弄参军”。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词语结构
- 弄参军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弄”和“参军”。其中,“弄”表示以欺骗、虚假的方式进行某种行为,“参军”表示加入军队。
- 详细解释
- 弄参军是一个贬义词语,用来形容某人以欺骗、虚假的方式参军。它表示行为不端正,背离了参军的真实目的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