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期月常用于描述一段时间的持续或长久,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描写某个任务、计划或等待的时间。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等待期月、努力期月、计划期月等。
- 例句
- 1. 他等了一个期月,终于等到了心爱的女孩回来。2. 这个项目需要努力期月,才能取得成功。3. 她计划了一个期月,准备考取研究生。
- 基本含义
- 指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相对较长的时间。
- 基本解释
亦作“朞月”。1.一整月。《礼记·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颖达 疏:“假令偶有中庸,亦不能期帀一月而守之。”《隶释·汉慎令刘修碑》:“到官朞月,见臣吏勑儿子。”《南史·江紑传》:“年十三,父 蒨 患眼, 紑 侍疾将朞月,衣不解带。” 唐 柳宗元 《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 元和 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病肝气逆肺,牵拘左腋,巫医不能已,期月之日,絜服飭容而终。”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李治 ﹞拜命仅期月,即託疾引去矣。”
(2).一整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邢昺 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后汉书·左雄传》:“观政於亭传,责成於朞月。” 李贤 注:“朞,匝也。谓一岁。”《北史·李远传》:“ 远 敦奬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姦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 宋 叶适 《终论一》:“若此者,内以朞月之内,尽去民之所患苦;外以二年之外,兵勇士厉可用之於死。”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周公 何以能化 殷 顽於期月?何以东征而四国是吪耶?”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如“年月”、“时日”等,来扩展对时间的描述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等了一个期月才等到了寒假。2. 初中生:他努力学习了一个期月,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3. 高中生:我计划了一个期月,准备考取大学。4. 大学生:他投入了一个期月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5. 成年人:他等了一个期月,终于等到了心仪已久的工作机会。
- 故事起源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汉朝时期司马相如与项羽的故事。相传当时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争夺天下,项羽围困刘邦于垓下。刘邦派使者司马相如前去劝降项羽,但项羽不信任他,要求相如在三月之内献城。相如答应了,但提出要先回去告别母亲。项羽同意了,相如回到家后却陷入了矛盾之中。最终,相如母亲给了他一个决断的办法,她说:“期月之间,事可成否,若成,吾与公共享富贵,若不成,吾与公共死耳。”相如最终决定回去献城,为刘邦立下了大功。这个故事中的“期月”一词,因此成为了形容时间的长久和决断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期月”与时间的长久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等待或努力了很长时间,才达到目标,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期月
- 详细解释
- 期月是由“期”和“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期”指一段时间,可以是指定的时间段或一段期限;“月”则表示一个月的时间。期月常用来表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强调时间的长久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