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染鼎的词语解释
染鼎的意思
拼音:rǎn dǐng    注音:ㄖㄢˇ ㄉㄧㄥˇ
4. 大学生
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时,我对染鼎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是权力斗争的象征。
使用场景
染鼎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政治斗争中的权力争夺,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领域中的权力篡夺行为。例如,可以用于讨论历史事件、政治现象、组织变革等话题。
例句
1. 这个政党利用舆论操纵,企图染鼎国家的政权。2. 历史上许多暴君通过染鼎来夺取权力,却最终遭到了失败和惩罚。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团体通过一定手段篡夺或夺取权力。
基本解释

染指于鼎。指尝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大虾蟇名曰石撞,乡人贵重之, 世南 亦尝染鼎,其味乃巨田鸡耳。”参见“ 染指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权力斗争,深入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情况和各个国家的兴衰变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经常欺负别人,想染鼎班级的权力。2. 初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他们的染鼎行为改变了楚国的命运。3. 高中生: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权力斗争的现象,染鼎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
故事起源
染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屈原被诬陷为奸臣,被赶出了楚国。后来,楚国的国君死去,屈原的好友伍子胥为了替屈原报仇,决定篡夺楚国的权力。伍子胥采用了欺诈的手段,通过染鼎来达到篡夺楚国权力的目的。他在鼎里放入了染料,让楚国的君王信以为真,以为鼎里的染料可以使他的皮肤变得更美。于是,君王每天都坐在染料鼎上,结果被染料染黑了皮肤。最终,伍子胥成功篡夺了楚国的权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染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染料鼎上,被染料染黑了皮肤,形象地表示权力篡夺的行为。
词语结构
染鼎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染”和名词“鼎”组成。动词“染”表示染色、涂抹的意思,名词“鼎”是古代的一种用来煮饭的三足铜器。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篡夺的过程。
详细解释
染鼎这个成语的含义比喻一个人或团体通过欺诈、暴力等手段夺取或篡夺权力。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0)
诗文中出现“染鼎”的诗词

次韵贾仲远还浮溪猥藁之什

我家浮溪溪水头,一褐一裘聊玩世。

谁教去踏晓鼓朝,也学儿童攻偶俪。

忆身曾是掖垣客,岁晚犹期乐天似。

两年漂泊万里馀,老矣始于鱼得计。

欣逢贾傅古湘口,城郭虽非人物是。

连台拗倒时一醉,醉后还为五禽戏。

慇勤为我出新诗,金石因声泉涌思。

年来处处饱葵苋,染鼎忽惊尝异味。

荷花开已三四红,有酒无过行乐耳。

与公同嚼三百杯,莫负便便五经笥。

(0)

客有以河豚皮灯献者为赋一律

擎出枯鱼吐紫氛,天成不用镂鱼文。

烟光喷处如惊浪,火树衔时欲映云。

染鼎曾闻堪一死,烧缸尚见点千纹。

龙灯鹤燄纷相竞,春色撩人酒半醺。

(0)

句·其一

动指不须占染鼎,去毛切莫拗蒸壶。

(0)

张虞咨以南京左军都事满考乞致仕升鸿胪寺丞南归会于崇武驿托附平安有感书赠

少保清风激懦夫,家声不忝又鸿胪。

宠光再锡传弓里,世味三年染鼎馀。

南浦风烟增怅望,西亭竹树想扶疏。

何由便得从君去,免向平安问鲤鱼。

(0)

和姜总管食菜羹·其三

膏粱馀习言无味,藜苋枯肠语转工。

染鼎不应孤指动,来诗却得愈头风。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