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诗稿。 明 姚舜牧 撰《乐陶吟草》三卷。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有诗题曰:“ 滋膺 同年以《吟草偶存》及《西楼吟集》见示,题此归之。”
- 基本含义
- 吟草是指吟咏草木之意,形容人对自然界的景物表达情感。
- 详细解释
- 吟草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六》:“吟秋兴,吟草木,吟丛莽,吟飞禽,吟佳人,吟公子,吟诗人。”其中,“吟草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物的吟咏之情。后来,吟草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自然界的景物表达情感。
- 使用场景
- 吟草常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以及日常交流中。可以形容一个人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情感,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感慨。
- 故事起源
- 吟草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六》。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抨击社会不公为主题,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秋兴八首之六》是杜甫在秋天时对自然景物的吟咏之作,其中的“吟草木”一句被后人引用并演变成了成语。
- 词语结构
- 吟草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吟”,宾语是“草”。
- 例句
- 1. 他在山间吟草,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 她站在花园中吟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吟草”与诗歌、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间或花园中,对着草木吟咏自然之美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杜甫的诗歌,特别是《秋兴八首之六》,深入了解吟草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公园里吟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2. 初中生:他走进山林,静静地吟草,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3. 高中生:她站在花海中,吟草表达对花朵的赞美和喜爱。4. 大学生:在大自然中,我常常吟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