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差异,特别是在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 例句
- 1. 他们俩的能力真是薰莸不同器,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2. 这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工作态度都薰莸不同器。
- 基本含义
- 指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品质、能力等方面的成语,例如“才疏学浅”、“千人一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学生薰莸不同器,有的数学好,有的语文好。2. 初中生:他们两个人的篮球水平薰莸不同器,一个是队长,一个只能当替补。3. 高中生: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薰莸不同器,一个刻苦努力,一个总是偷懒。
- 故事起源
- 根据《庄子·外物》的记载,古代有个人种薰香树,结果其中一棵树的香气特别浓郁,另一棵树的香气却很淡。这个人觉得两棵树长得一样,为什么香气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于是他去请教庄子。庄子告诉他,这是因为两棵树所吸收的阳气不同,所以香气也不同。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差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分为两部分记忆,薰莸和不同器。薰莸可以联想到香气和没有香气的差别,而不同器则表示差异。可以通过想象两个树的香气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薰莸不同器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是:薰香气浓郁;莸没有香气;不同不同的。
- 词语解释
- xūn yóu bù tóng qì ㄒㄩㄣ ㄧㄡˊ ㄅㄨˋ ㄊㄨㄙˊ ㄑㄧˋ
薰莸不同器(薰蕕不同器)
喻善恶好坏不能共处。《孔子家语·致思》:“ 回 闻薰蕕不同器而藏, 尧 桀 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培塿无松柏,薰蕕不同器。”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二:“薰蕕不同器,清淆本殊源。”亦作“ 薰蕕异器 ”。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六·美恶宜别卷》:“凡作史者,美恶必宜别卷,所以类族辨物,使薰蕕异器,閲者一览可知。”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