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或改变的情况,表示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接受结果。
- 例句
- 1. 我的手机摔坏了,现在已经曳尾涂中了。2. 他的事业失败后,感觉自己已经曳尾涂中,无法再挽回。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无法改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无可奈何”、“无可救药”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忘带作业了,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觉得自己曳尾涂中。2. 初中生:我考试考得很差,爸爸妈妈非常生气,我感觉自己已经曳尾涂中了。3. 高中生:我错过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已经曳尾涂中了,只能选择其他的大学了。
- 故事起源
- 据传说,曳尾涂中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一位将军率领大军出征,他的马尾巴被涂上了泥浆。将军非常生气,想让士兵们去清洗马尾巴,但是士兵们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行动。这时,将军意识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接受现实。于是,他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无奈和无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将军的马尾巴被涂上泥浆的情景,将这个形象与无法挽回的事情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名词
- 词语解释
- yè wěi tú zhōng ㄧㄜˋ ㄨㄟˇ ㄊㄨˊ ㄓㄨㄙ
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1).典出《庄子·秋水》:“ 庄子 持竿不顾,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寧曳尾於涂中,秽浊世之休戚。”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灵龟寧曳尾於涂中,而不愿巾笥之宝;泽雉乐十步之啄,以违鸡鶩之祸。”亦省作“ 曳尾 ”。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故作龟曳尾,颇深 漆园 方。” 王先谦 《<庄子集解>序》:“余观 庄生 甘曳尾之辱,却为牺之聘,可谓尘埃富贵者也。”
(2).用以比喻苟且偷生。 郁达夫 《毁家诗纪·<贺新郎>词》:“欲返 江 东无面目,曳尾涂中当死。”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