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郑学的词语解释
郑学的意思
拼音:zhèng xué    注音:ㄓㄥˋ ㄒㄩㄝˊ
基本解释

(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隋书·经籍志一》:“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郑学》:“ 郑君 尽注三《礼》,发挥旁通,遂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礼》是 郑 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 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 ,不必更求各家。 郑 学之盛在此, 汉 学之衰亦在此。”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基本含义
指学习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
详细解释
郑学是由“郑”和“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郑”是指谦虚谨慎,“学”是指学习。郑学的基本含义是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它强调了学习者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自满、不骄傲。
使用场景
郑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它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学习。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能,都应该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进步。
故事起源
郑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者名叫郑玄。郑玄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他非常谦虚,虚心学习各种知识。有一次,郑玄去拜访一位名儒,儒家大师给了他一杯茶,茶杯装得很满,但是郑玄还是轻轻地把茶杯放在桌上,没有让茶溢出来。儒家大师看到了,赞叹不已,称赞郑玄的谦虚态度。后来,人们就用“郑学”来形容学习时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
词语结构
郑学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郑”是姓氏,“学”是动词。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郑学的态度,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2. 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保持了郑学的态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郑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保持着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吸取知识,进步自己。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郑学的含义。
延伸学习
学习郑学这个成语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学习态度相关的成语,比如“虚心好学”、“博学多才”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是一个郑学的好学生,他总是虚心向老师请教问题。2. 高中生们应该学习郑学的精神,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 大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0)
诗文中出现“郑学”的诗词

光绪丙午三月至金陵过汪梅村先生金沙井故宅询知墓在牛首山欲谒未果惘然有赋

儿时负剑屡登堂,二老谈经听座旁。

岁谶龙蛇同洒泪,墓园松柏几经霜。

蛛尘依旧元亭寂,丝竹无闻鲁国荒。

不见小同传郑学,清明时节总凄凉。

(0)

读《北史.儒林传》·其二

能说讹文八十宗,居然郑学号明通。

今人何事输儒雅,吹笛弹筝恨未工。

(0)

题绥之雪夜校书图·其二

郑盦提倡郋亭和,十手传模统系图。

世论正将祧颉诵,穷研郑学亦殊孤。

(0)

自笑

钝根自笑困阵编,经不能神笔未仙。

郑学粗通嫌引纬,坡诗细读懒参禅。

渊源何取孙王辨,门户真知洛蜀偏。

一卷乍开犹异说,固应朝市动纷然。

(0)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其二

稽古逢尧舜,锵金侍冕旒。

生员尊郑学,子舍预夔谋。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

无情是天地,玉树掩蒿丘。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