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不良思想、行为或势力,具有潜在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 例句
- 1. 他的贪污行为是社会的蠹虫,需要严厉打击。2. 污染是环境的蠹虫,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 基本含义
- 比喻危害深远、难以根除的恶劣事物。
- 基本解释
◎ 蠹虫 dùchóng
(1) [a kind of insect that eats into books,clothing,etc.;book motheating insect;vermin]
(2) 蛀蚀树木、器物的虫子
(3) 比喻从内部损害集体的坏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蠹虫相关的成语,例如“蠹政”、“蠹国”等,以加深对蠹虫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蠹虫是害虫,会蛀蚀书本和衣物。2. 初中生:不良习气是心灵的蠹虫,需要及时纠正。3. 高中生:贪污腐败是社会的蠹虫,需要全面整治。4. 大学生:自私自利是人际关系的蠹虫,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故事起源
- 蠹虫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中,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势力。蠹虫的形象寓意深远,因此成为了常用的形容词语。
- 英文翻译
1.(蛀虫) moth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蠹虫”这个形象,想象一只虫子在不断蛀蚀木材的过程,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蠹虫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形容词“蠹”表示蛀蚀、危害的意思,名词“虫”表示虫子。
- 详细解释
亦作“蠧虫”。1.蛀虫。《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 三国 吴 陆玑 疏:“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贾思勰 《齐民要术·伐木》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蠧虫,《字林》:木中虫也;穿食人器物者也。” 唐 朱湾 《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诗:“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2).借指爱书或爱读书的人。 徐迟 《三峡记·宜昌导游》:“我记得三十年前,在 北京 给我导游的是个蠹虫,他让我陪他跑遍了古城中几乎所有的旧书铺。”
(3).比喻坏人或坏事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书的还魂和赶造》:“但丛书也有蠹虫。从 明 末到 清 初,就时有欺人的丛书出现。”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五》:“工作能力不强而办事又不负责的同事,是我们的蠹虫!”
- 近义词
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