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gōng xíng tiān fá ㄍㄨㄙ ㄒㄧㄥˊ ㄊㄧㄢ ㄈㄚˊ
恭行天罚(恭行天罰)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语本《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执之者无罪,杀之者无禁,暴明其恶,恭行天罚,宜也。”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做了坏事,最后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做坏事,强调诚实、守法和道德的重要性。可以用于教育场景、道德故事中或者提醒他人不要做坏事的情境中。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他非常擅长木工技艺,但他却经常用这些技艺来欺骗别人。有一天,他偷偷地用次等材料制作了一把椅子,然后卖给了一个老人。不久之后,老人坐在椅子上时,椅子突然崩溃了,老人受伤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诚实和欺骗别人最终会受到惩罚。
- 词语结构
- 恭行天罚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 1. 小明偷了同学的钢笔,结果不久后就丢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真是恭行天罚。2. 她虚报了工作时间,结果被公司发现,被开除了,真是恭行天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恭行天罚与做坏事受到惩罚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将鲁班木匠的故事与这个成语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做了坏事后受到上天的惩罚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道德、诚实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加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偷了小红的玩具,结果他自己的玩具也丢了,真是恭行天罚。2. 小学生:小明作弊考试,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真是恭行天罚。3. 初中生:他说谎骗了同学,结果被同学们知道了,真是恭行天罚。4. 高中生:他贪污了公款,结果被抓了,真是恭行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