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理索常用于描述思考问题、解决难题、追求知识的过程。可以用来形容学生钻研学问、探索科学问题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例句
- 1. 他喜欢理索,总是追问事物的本质。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理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基本含义
- 理解并追求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 基本解释
索回。 宋 司马光 《蓄积札子》:“告諭蓄积之家,许令出利借贷与人。候丰熟之日,官中特为理索,不令逋欠。”《金史·太祖纪》:“有犯罪流窜边境或亡入于 辽 者,本皆吾民……当行理索。”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追求真相和思考问题的哲学思想,如庄子的其他著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理索,找到了隐藏在故事中的道德教育。2. 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理索,探索科学的奥秘。3. 高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理索,不断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 故事起源
- 理索一词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理索者不立,道索者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追求真理的人不能固执己见,追求道德的人不能墨守成规。后来,理索被引申为追求事物真相和本质的意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理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迷宫中追寻真相和答案,通过理性思考和寻找,最终找到出口。
- 词语结构
- 理索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 详细解释
- 理索是由“理”和“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理指理解、理会,索指寻找、追求。理索的含义是通过思考和探索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追求真相或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