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听从。《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鑠 等皆许以从命”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丰 等曰:‘事有权宜,临时若不信听,便当劫将去耳。那得不从?’”
-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听信并采纳。
- 详细解释
- 信,指相信;听,指听从。信听意味着完全相信别人的话,不加以怀疑,并且采纳对方的建议或意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对他人的话语十分相信,不加思考地接受并执行。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轻信他人的话而不加判断。
- 故事起源
- 《晋书·刘毅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毅曾任晋朝的大将军,他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宠爱,把他惯得十分娇纵。有一次,刘毅的儿子私自离开了军营,去参加一个祭祀活动。刘毅的部下劝他不要相信儿子的话,但是刘毅深信不疑,听从了儿子的说辞。结果,刘毅的儿子被敌军俘虏。这个故事成为了“信听”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信和听都是动词,构成动宾关系。
- 例句
- 1. 他对朋友的建议信听不疑,结果陷入了麻烦之中。2. 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要轻易信听他人的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耳朵旁边,信任着对方所说的话,听从并采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信任、听从相关的成语,例如“言听计从”、“全神贯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的话我们要信听,不要随便怀疑。2. 初中生: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我们要慎重,不可以轻易信听别人的话。3. 高中生:在做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按照老师的指示信听,不能擅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