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敲奏一种瓦质乐器。《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管库隶臣,呵强 秦 使鼓缶。”
(2).《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孙楚 《庄周赞》:“ 庄周 旷荡,高才英雋,本道根贞,归於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懽,慢弔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荀奉倩 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萧瑟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遥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 基本含义
- 指装饰、吹嘘自己,夸大自己的能力或功绩。
- 详细解释
- 鼓缶是由“鼓”和“缶”两个词组成的。鼓,指的是打击乐器,有增大声音的作用;缶,古代的一种陶制容器,形状像鼓。成语鼓缶比喻夸大自己的能力或功绩,吹嘘自己。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鼓缶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夸大自己能力或者吹嘘自己的人。比如,当有人在谈论自己的成就时,我们可以说他在鼓缶。
- 故事起源
- 关于鼓缶的故事,源自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相传,齐国有一个名叫公子鼓缶的人,他非常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功绩。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比武大赛,他在比赛前大声宣称自己无敌,结果却被对手轻松击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就用鼓缶来形容那些吹嘘自己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即“鼓”和“缶”。
- 例句
- 1. 他总是在鼓缶,说自己是个天才,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2. 别再鼓缶了,我们都知道你的实力并不那么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鼓缶这个成语与其含义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吹嘘自己的时候,用鼓来增大声音,再把自己装进一个缶子里,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的成语和其故事起源,可以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在鼓缶,说自己是全班最聪明的人。2. 初中生:他在比赛前大声鼓缶,说自己的篮球技术非常厉害。3. 高中生:她总是在鼓缶,夸大自己的学术成就,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4. 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鼓缶,夸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