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可以使用音书形容音乐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可以用来形容对音乐和书籍的喜爱和热爱。
- 例句
- 1. 音书齐鸣,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2. 他对音书情有独钟,每天都会阅读和欣赏音乐作品。3. 这个音乐会展示了音书的魅力,让观众陶醉其中。
- 基本含义
- 指音乐和书籍,也可指音乐和文学。
- 基本解释
音讯,书信。 唐 宋之问 《渡汉江》诗:“ 岭 外音书断,经冬復歷春。”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风尘 河 北音书断,戎马 江 南羽檄纷。”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音乐和文学的知识,可以进一步理解音书的深层含义。阅读音乐和文学相关的书籍,参加音乐会和文学活动,可以进一步体验音书的魅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音书,每天放学后都会去音乐室弹钢琴。2. 初中生:音书是我人生的重要部分,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音乐家。3. 高中生:音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灵感,我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听音乐来激发灵感。
- 故事起源
- 音书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古人认为音乐和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代表了人们对艺术和知识的追求。因此,音书成为形容音乐和文学的象征性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音乐和书籍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音乐会上欣赏音乐,同时手中拿着一本书,这样可以帮助记忆音书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音书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音书一词源自《史记·平准书》:“音乐者,乐之极也;书者,学之极也。”意为音乐和书籍都是人们学习和欣赏的极致。它可以泛指音乐和文学,也可以具体指代音乐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