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学校,庠序。《宋书·礼志一》:“陛下以圣德玄一,思隆前美,顺通居方,导达物性,兴復儒肆,僉与后生。”《梁书·处士传·何胤》:“畴昔欢遇,曳裾儒肆,实欲卧游千载,畋渔百氏。”
(2).谓儒教。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三:“长寿察书,龙楼迴轡。重道上庠,行遵儒肆。”
- 基本含义
- 指儒家学说的狂妄自大和武断无知。
- 详细解释
- 儒肆是由“儒”和“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而“肆”表示放肆、傲慢的意思。儒肆这个成语形容儒家学说的人狂妄自大、武断无知,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加思考和尊重。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考、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观点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自大、武断的学者或者专家。
- 故事起源
- 儒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者。儒家学说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尊重他人和思考问题。然而,有些儒家学者却因为自以为是、武断无知,而对其他学说或观点不予考虑和尊重。这种行为被人们批评为儒肆。
- 词语结构
- 儒肆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对其他学说的观点漠视不屑,真是个儒肆之人。2. 这位教授一直以来都是儒肆的态度,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儒肆的发音“rú sì”联想为“入私”,表示儒家学说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他人的观点。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以及其他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比较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儒肆态度让其他同学不愿意和他交朋友。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不能儒肆地否定别人的意见。3. 高中生:我们要学会批判性思维,不要盲目追随儒肆的观点。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因为儒肆而失去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