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拷打责罚。《旧五代史·世裘传二·李从曮》:“左右或有过,未尝笞责。”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触讳》:“ 蔡京 在相位,内外官司避其名,门下 薛昂 避之尤谨,家人犯者笞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台州民变会记》:“ 徐守 不待 张令 派差,自行带兵拿到种户两名,谓汝曹闻兵来始行芟除,显係刁玩,喝令笞责,锁带回县,勒罚洋四十元。”
- 英文翻译
1.chastise
- 基本含义
- 用鞭子或棍棒打击并责备。
- 详细解释
- 笞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笞意为用鞭子或棍棒打击,责意为责备。笞责的含义是用鞭子或棍棒打击并责备他人,表示对错误行为的惩罚和批评。
- 使用场景
- 笞责一词常常用于形容严厉责备或惩罚他人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老师严厉批评学生的行为,父母对子女的严格教育,或者上级对下属的严厉批评。
- 故事起源
- 据记载,笞责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笞责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用来对待犯罪分子或违法者。这种刑罚方式既能对犯罪分子进行身体上的惩罚,也能通过责备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因此,笞责一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严厉批评和惩罚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笞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笞为动词,责为名词。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动宾短语,表示对他人进行打击并责备。
-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笞责。2.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笞责。3. 上级对下属的失误进行了严厉的笞责。
- 记忆技巧
- 记忆笞责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打击和责备相关的形象联想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打击后,又被责备的场景,以帮助记忆笞责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和其含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参加成语比赛等方式深入学习和应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不听话的同学进行了笞责。2. 初中生:父母对我犯错误进行了笞责,希望我能改正。3. 高中生: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了严厉的笞责。4. 大学生:公司对违纪员工进行了笞责,以警示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