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浪迹 làngjì
[travelling foot-loose] 居无定所,漂泊流浪
浪迹天涯
- 英文翻译
1.lead wandering life
- 详细解释
见“ 浪迹 ”。
亦作“ 浪跡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 基本含义
- 指四处漂泊、流浪的生活状态。
- 使用场景
- 浪迹一词常用于描述那些没有固定住所、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或者形容人的生活状态不稳定,没有安定下来。可以用来形容旅行者、流浪者、漂泊者等。
- 故事起源
- 浪迹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逍遥游》一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逍遥游的境界,其中有一句话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久不至。”这句话中的“游子久不至”就是指流浪者久未归来。后来,人们将“游子久不至”中的“游子”改为“浪子”,并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浪迹”。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浪迹
- 例句
- 1. 他年轻时浪迹天涯,后来在外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下来了。2. 这个艺术家一直浪迹在各个城市,寻找灵感和机会。3. 她曾经是一个浪迹江湖的人,现在已经安定下来,开了一家小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浪迹”这个成语与流浪者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浪迹的描写,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浪迹人生,以及《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旅途经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一家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浪迹异乡。初中生: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浪迹世界,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高中生:他曾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武林高手,后来才安定下来。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浪迹欧洲,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成人:她在年轻时浪迹各地,体验了很多不同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