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谒问一词常用于描述拜访长辈、领导或重要人物,并询问他们的近况、意见或建议。在正式场合,谒问也可以表示向长辈或上级请教问题。
- 例句
- 1. 他谒问了老师的健康状况。2. 我们应该及时谒问长辈,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敬意。
- 基本含义
- 拜访探问。
- 基本解释
(1).求托之言。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謁问析辞勿应,怪言虚説忽称。”
(2).晋见问候。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宰相 李适之 疏直坦夷,时誉甚美。 李林甫 恶之,排诬罢免。朝客来,虽知无罪,謁问甚稀。” 明 海瑞 《驿传议·上策》:“责下礼貌据典制,无今日謁问送迎、多方求备。”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谒问相关的成语和礼仪用语,如“谒见”、“谒师”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拜访和礼仪习惯,以增加对谒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谒问了爷爷奶奶,他们很开心。2. 初中生:学校组织我们去谒问了一位著名作家,我们向他请教写作技巧。3. 高中生:我打算谒问一位大学教授,希望能获得一些关于专业选择的建议。
- 故事起源
- 谒问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一年》:“鲁公谒于齐。”意为鲁国的公子拜访了齐国。后来,谒问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和社交方式,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谒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古代宫廷,恭敬地拜访皇帝并询问他的意见。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谒问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谒问的成语结构为“动词 + 动词”,即“谒 + 问”。
- 详细解释
- 谒问是由“谒”和“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谒,意为拜访;问,意为询问。谒问的含义是指拜访他人并询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