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形)《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pín)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形容数量多,堆积起来和身高相等,就叫等身。也说著作等身。《清朝野史大观·卷十·天南遁叟》:“长洲王子铨韬又字仲--平生著作等身。”自己的著作累起来和身体一般高,形容著作很多。也作等身著作。
[构成]
动宾式:等|身
- 详细解释
◎ 等身 děngshēn
[a large number of] 与人的身高或重量相等,形容数量多
等身书
等身金
著作等身
与身高相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於人心、世道,若止论等身,几与 曹交 食粟之躯,等其高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七:“故人有子尚饘粥,抱君等身大著作。” 鲁迅 《野草·过客》:“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 基本含义
- 指人物形象、画像等的比例适中,不偏不倚。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物、形象、作品等的比例适中,不偏不倚。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平衡合适,不过分偏向一方。
- 故事起源
-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它的来源可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等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等”和“身”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画像画得很等身,栩栩如生。2. 这幅画的构图非常等身,给人一种和谐美感。3. 他的演讲很平衡,言之有物而不偏激,真是一位等身的演说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绘画相关的记忆技巧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画家在绘画时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比例,保持等身。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他与绘画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画画老师说,画人物要注意保持等身,不要画得太奇怪。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时,常常提醒我们要保持论述的等身,不要偏离主题。3. 高中生: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保持等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