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瑶津的词语解释
瑶津的意思
拼音:yáo jīn    注音:ㄧㄠˊ ㄐㄧㄣ
基本解释

天河,仙界。借以婉称人死后魂灵归宿之处。《宋史·乐志十五》:“最情伤,从輦嬪嬙,指瑶津路,泪雨泣千行。”《宋史·乐志十五》:“瑶津风物胜 蓬壶 ,春色至,望琱舆。”

基本含义
指宝石或珍珠洗涤后的光泽。
详细解释
瑶津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珍珠或宝石洗涤后的光泽和美丽。它描绘了珍珠或宝石在洗涤后散发出的独特光泽和美丽的样子。
使用场景
瑶津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物体或事物在经历洗涤或清洁之后展现出的美丽和光泽。它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表或衣着整洁、干净、光彩照人。
故事起源
瑶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等人在水帘洞中发现了瑶津泉,这是一种能够洗涤珍珠和宝石的神奇泉水。经过洗涤后,珍珠和宝石变得更加美丽,散发出瑰丽的光芒。因此,瑶津成为了形容珍珠和宝石洗涤后的美丽和光泽的词语。
词语结构
瑶津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瑶和津,其中瑶指的是珍珠,津指的是宝石。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
例句
1. 她穿着一袭洁白的礼服,宛如瑶津一般美丽动人。2. 这颗宝石经过精心的切割和打磨,散发出瑶津般的光泽。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瑶津这个成语。想象一下洗涤后的珍珠和宝石散发出的美丽光泽,然后将其与瑶津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制作一张记忆卡片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1. 了解更多关于珍珠和宝石的知识,如它们的种类、产地和特点等。2. 学习其他形容物体光泽和美丽的成语,如“明亮如玉”、“光彩夺目”等。3. 阅读有关古代宝石和珍珠的故事和传说,了解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帮我洗涤了新买的衣服,现在它们都变得瑶津般的干净和美丽。2. 初中生:大雨过后,校园里的花朵散发出瑶津般的芬芳。3. 高中生:她的笑容洁白如瑶津,让人心生敬仰和喜爱。
(0)
诗文中出现“瑶津”的诗词

九骚引·其三望洽阳

惟长子其浚哲兮,古涂山之苗裔。

遥仰文母之婀娜兮,嗣前徽而婉。

羡螽斯之振振兮,吐玉英而树庭蕙。

望关雎于河洲兮,识灵偶之重别。

貌雍雍而齐庄兮,气馥馥以内洁。

予诵樛木而知惠兮,殊恶妎妇之催花。

垂万世之阃格兮,咀性中之天葩。

驰吾思于云际兮,慕圣媛之馀响。

播清尘于千载兮,览芳规以目爽。

追前修而希静一兮,宓妃女娲邀以为党。

女贞乃木之佳讳兮,鸿亦非偶而不翔。

睹微物之清淑兮,生与俪而休有光。

时荏苒其代谢兮,感落叶而心伤。

抱素质而自嫭兮,倚恬淡以为床。

馀将登阆风以息趾兮,征不死之素乡。

觏银毫之戴胜兮,赠我白水之瑶浆。

携双成之悦婆娑兮,眉联娟而动朱唇。

内桄桄而靡翳兮,神涣涣而绝尘。

岁与大钧齐兮,执恍忽而为真。

栖遐志于浮云兮,整青络而越瑶津

端直吾之所愿兮,修性理幽惟节与仁。

(0)

八年神宗灵驾发引四首·其一导引

金殿晚,注目望宫车。忽听受遗书。

白云缥缈帝乡去,抱弓空慕龙湖。

瑶津风物胜蓬壶。春色至、望雕舆。

花飞人寂寂,凄凉一梦清都。

(0)

满庭芳慢/满庭芳

紫禁寒轻,瑶津冰泮,丽月光射千门。

万年枝上,甘露惹祥氛。

北阙华灯预赏,嬉游盛、丝管纷纷。

东风峭,雪残梅瘦,烟锁凤城春。

风光何处好,彩山万仞,宝炬凌云。

尽欢陪舜乐,喜赞尧仁。

天子千秋万岁,徵招宴、宰府师臣。

君恩重,年年此夜,长祝本嘉辰。

(0)

虞主回京四首.十二时·其三警场内

望嵩邙。永昭陵畔,王气压龙冈。巩洛灵光。

郁郁起嘉祥。虚彩帟,转哀仗,閟幽堂。叹仙乡路长。

景霞飞松上。珠襦宵掩,细扇晨归,昆阆茫茫。

满目东郊好,红葩斗芳。韶景空骀荡。

对春色、倍凄凉。最情伤。从辇嫔嫱。

瑶津路,泪雨泣千行。翠珥明珰。曾忆荐琼觞。

春又至,人何往。事难忘。向斜阳断肠。听钧天嘹亮。

清都风细,朱栏花满,谁奏清商。

紫幄重帘外,时飘宝香。环佩珊珊响。

问何日、反雕房。

(0)

皇太妃閤春帖子五首·其五

冰散瑶津波隐隐,雪残鳷鹊气葱葱。

新春游豫祈民福,红伞雕舆从两宫。

(0)

送圆明大师归吴兴

数曲清琴达舜聪,瑶津仙苑助薰风。

朝端多士知音久,霅上故栖归思浓。

命服鲜华新烂椹,行装轻简旧焦桐。

乡人若问大檀越,尽在食经千部中。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