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某个有才华但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人的遗憾和同情。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领域内的才华被忽视或被压抑。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杜牧,才华横溢却默默无闻。2. 这位艺术家一生都是杜牧,他的作品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的境况。
- 基本解释
◎ 杜牧 Dù Mù
[Du Mu] 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杜牧的文学作品和他在唐代文坛的地位,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杜鹃啼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杜牧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但他的诗歌并没有受到当时的人们的喜爱。2. 初中生:杜牧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发挥。3. 高中生: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要让他们成为杜牧。
- 故事起源
- 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他的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赏识和发展机会。这个成语的起源就是源自于他的故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杜牧这个名字,想象他的才华被埋没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杜牧是一个以人名为基础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黄、池、睦、湖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喜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有诗歌《郡斋独酌》、《过华清宫》、《泊秦淮》、《山行》等名篇。赋以《阿房宫赋》最有名。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