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用“酌贪泉”之典。谓磨砺节操。《晋书·良吏传论》:“ 邓攸 赢粮以述职, 吴隐 酌水以厉清, 晋 代良能,此焉为最。”
(2).《隋书·循吏传·赵轨》:“徵 轨 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 轨 受而饮之。”故《隋书·循吏传论》曰:“ 赵轨 秩满,酌水饯离,清矣!”后遂用“酌水”表示对居官清廉者的赞语。 唐 贾岛 《送郑少府》诗:“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 基本含义
- 指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水量。比喻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安排或调整。
- 详细解释
- 酌水一词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水来比喻事物的大小、多少或程度。酌水的意思是根据需要多少,随意调整水的量。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安排或调整。
- 使用场景
- 酌水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能够灵活应变,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在工作中灵活处理问题,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生活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安排。
- 故事起源
-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官员叫留侯,他在处理政务时非常灵活。有一次,留侯去参见国君,国君问他:“你觉得我的宫殿怎么样?”留侯回答说:“宫殿如何,臣不敢妄加评价。”国君又问:“你觉得我的园林怎么样?”留侯回答说:“园林如何,臣不敢妄加评价。”最后,国君问:“那你觉得我的水池怎么样?”留侯回答说:“水池如何,臣觉得应该酌水。”这个故事就是酌水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宾短语,酌水为动词短语,表示调整水的量。
- 例句
- 1. 领导在处理问题时需要酌水,不能一成不变地坚持自己的意见。2.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酌水,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酌水的含义与调整水的量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调整水的量时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酌情”、“量体裁衣”等,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根据需要酌水。2. 初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酌水,不能一味追求成绩。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应该学会酌水,适当调整学习和休息的时间。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有很多选择,要学会酌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水,灵活应对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