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凝邈一词常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形容作品或人的表达方式高超、思想深刻。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才情、智慧,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篇文章或一幅画作的意境高远、言辞精妙。
- 例句
- 1. 他的思想凝邈深远,言辞之间透露出智慧和哲理。2. 这幅画作的意境非常凝邈,令人陶醉其中。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想深邃、意境高远、言辞精妙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深远。《梁书·元帝纪》:“日者,百司岳牧,祈仰宸鉴。锡珪之功,既归有道,当璧之礼,允属圣明;而优詔谦冲,窅然凝邈。飞龙可躋,而《乾》爻在四;帝閽云叫,而閶闔未开。”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序》:“公卿庶尹,遐邇牧岳,僉以天平地成,千载之嘉会;登封降禪,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检,展礼介丘;飞声腾实,常为称首。天子为而不恃,成而不居,冲旨凝邈,固辞弗许。”
(2).指渺茫不着边际。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多歧空扰扰,幽室竟倀倀。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与凝邈相关的成语,如“凝重”、“深邃”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作文写得凝邈深远,老师都很喜欢。2. 初中生:这幅画的意境非常凝邈,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3. 高中生:他的思想凝邈深远,每次演讲都能引起深思。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故事起源
- 凝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原文是“凝邈深远”。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引用和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凝”和“邈”分开记忆,联想“凝聚”和“远大”,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凝邈”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分别是“凝”和“邈”。
- 详细解释
- 凝邈是由形容词“凝”和形容词“邈”组成的成语。凝指凝聚、凝结,邈指远大、高远。凝邈形容思想深邃、言辞精妙、意境高远,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人的才情、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