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淑仪一词常用于赞美女性的美德和品德,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温柔、贤良、善良、有教养等。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也可用来形容女子的高尚品质和端庄举止。
- 例句
- 1. 她是一个真正的淑仪,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2. 她的温柔和贤良善良使她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淑仪。
- 基本含义
- 指贤淑的女子,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德和品德。
- 基本解释
女官名。 晋武帝 置。 宋 、 齐 、 梁 、 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 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 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 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淑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我们班级的淑仪,总是帮助别人,很友好。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一个淑仪,她温柔善良,对我很关心。3. 高中生:她的品质真的很高尚,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淑仪。4. 大学生:在大学里,她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淑仪,她的学术成就和人品都很出色。
- 故事起源
- 淑仪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淑仪贵人,抑抑乎矣!”这句话是描述公元前525年,鲁国公子重耳被迫流亡的时候,他的妻子淑仪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个故事表达了淑仪对丈夫的忠诚和执着,也体现了淑仪作为贤良女子的美德和品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淑仪”与“贤良善良、有礼节规矩的女子”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
- 详细解释
- 淑仪是由“淑”和“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淑”表示贤良、善良;“仪”表示礼节、规矩。淑仪一词原本是指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特指贤良善良、有礼节规矩的女子。后来,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德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