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棺木 guānmù
[coffin;casket] 棺材,或用来抬往坟地的架子,有时指棺材及棺材架
- 近义词
灵柩、灵榇
- 详细解释
棺材。《东观汉记·欧阳歙传》:“﹝ 歙 ﹞坐在 汝南 赃罪死狱中, 歙 掾 陈元 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賻三千。”《后汉书·董卓传》:“葬日,大风雨,霆震 卓 墓,流水入藏,漂其棺木。”《西游记》第五七回:“你看着师父的尸灵,等我把马骑到那个府州县乡村店卖几两银子,买口棺木,把师父埋了。”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几百人埋在一坑,上无墓土,下无棺木。”
- 基本含义
- 指棺材,用来比喻人的死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死亡或者生命的终结,可以用在文学作品、口语交流和写作中。
- 故事起源
- 成语“棺木”源于古代的葬礼习俗。古代人们相信人死之后需要一个合适的棺材来安葬,所以将棺材比喻为人的死亡。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搭配。
- 例句
- 1. 他已经走进棺木,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2. 生命如同一根蜡烛,终有一天会熄灭在棺木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棺木”。可以想象一个棺材里面放着一根木头,代表人的死亡和生命的终结。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葬礼习俗和文化,以及与死亡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去世了,她被安葬在漂亮的棺木里。2. 初中生: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不要让自己早早进入棺木。3. 高中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短暂,不要留下遗憾,要活得精彩,不枉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