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官府将放牧马群的官地交给农民开垦、耕种,称为监地。 宋 欧阳修 《论监牧札子》:“惟闻今 河东 嵐石之间,山荒甚多,及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甘,最宜牧养,往时 河东 军马常在此处牧放。今马数全少,闲地极多,此乃 唐 楼烦 监地也。”《宋史·河渠志六》:“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 赭山 ,即回薄 巖门 、 白石 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有牧地,有监地。”原注:“国初沿 明 制,於 甘肃 设苑马七监,后经停止,以其地给民垦种,为监地。”
- 基本含义
- 指监视、监察、监督地方的行政官员。
- 详细解释
- 监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监”意为监视、监察,第二个字“地”意为地方。监地指的是负责监视、监察地方行政的官员。
- 使用场景
- 监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地方行政官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地方行政的监督和监察。
- 故事起源
- 监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故事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他派遣官员监视各地的地方行政,以确保地方官员忠诚而不受贿赂。这个故事中的监地一词就是指负责监视地方行政的官员。
- 词语结构
- 监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被任命为监地官,负责监督地方行政。2. 这个地方的监地官员非常严厉,不容许任何腐败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监”字与“监视”联系在一起,将“地”字与“地方”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制和行政管理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地方行政官员和监察制度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监地官员,保护好我们的地方。2. 初中生:监地的工作很重要,可以确保地方行政的公正和廉洁。3. 高中生:地方官员应该履行监地的责任,为人民服务,不得以权谋私。4. 大学生:作为一名监地官员,我要努力推动地方行政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