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疑虑懈怠。《商君书·垦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 基本含义
- 怀疑懒惰,形容人对事情持怀疑态度而不积极行动。
- 详细解释
- 疑惰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疑指怀疑,惰指懒惰。它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持怀疑的态度,并因此而不积极地去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怀疑和懒惰的双重特点,警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怀疑。
- 使用场景
- 疑惰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或任务时持怀疑态度,缺乏积极行动的情况。它可以被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工作、学习、家庭等等。例如,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时,就可以用疑惰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 疑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据说,汉朝时期,有一个叫成方铁的人,他非常聪明,但是却懒惰而不肯努力学习。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老师,老师看出了他的才华,决定教导他。然而,成方铁却对老师的教诲持怀疑态度,觉得自己已经很聪明了,不需要再学习。因此,他没有努力去学习,最终错过了成为一名优秀学者的机会。后来,人们用疑惰来形容成方铁的态度,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怀疑而放弃努力。
- 词语结构
- 疑惰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能力持疑惰态度,从来不敢尝试新的事物。2. 她总是疑惰地对待工作任务,导致进展缓慢。
- 记忆技巧
- 记忆疑惰这个成语可以使用“疑”和“惰”两个字的意义来帮助记忆。疑惰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持怀疑态度而不积极行动,可以联想疑问的意思和懒惰的意思,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疑惰相关的成语,比如“怀疑万状”、“行动迟缓”等等。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你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自己的能力持疑惰态度,从来不敢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2. 初中生:她总是疑惰地对待数学题,导致成绩一直提不上去。3. 高中生: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疑惰,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有些同学开始变得疑惰,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