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举杖以击节。《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成玄英 疏:“枝,柱也。策,打鼓杖也,亦言击节杖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举杖以击节。”一说,谓拄杖。 王先谦 集解:“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 基本含义
- 指策略或计策的支派或分支,比喻在原有计划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或改进。
- 详细解释
- 枝策是由“枝”和“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枝”指树枝,比喻计策的支派或分支;“策”指计策、策略。枝策的含义是在原有计划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或改进。它强调在实施过程中对细节的调整和改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使用场景
- 枝策常用于形容对计划、策略进行微调和改进的情况。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需要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的场合。
- 故事起源
- 关于枝策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确,但它是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句话中演变而来的。该句话是“杨震枝策,蹈难而进,无所不至”,意思是杨震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策,勇往直前,不遗余力。后来,人们将这个词语引申为对计策进行微调和改进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枝策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枝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2. 这个方案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进行枝策了。3.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枝策,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枝策”与树枝和计策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在原有计划或方案的基础上,像树枝一样进行微调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计策、策略相关的成语,如“计策百出”、“智勇双全”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根据我们的建议对课堂进行了枝策,让我们更喜欢上课了。2. 初中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经常对学习计划进行枝策。3. 高中生:在备考期间,我不断进行枝策,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枝策,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