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百舌的词语解释
百舌的意思
拼音:bǎi shé    注音:ㄅㄞˇ ㄕㄜˊ
基本解释

鸟名。善鸣,其声多变化。《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 高诱 注:“百舌,鸟名,能易其舌效百鸟之声,故曰百舌也。以喻人虽多言无益於事也。” 唐 陆翚 《送胡八弟》诗:“孤帆影入江烟尽,百舌声流浦树新。” 宋 苏轼 《安国寺寻春》诗:“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 清 陈维崧 《桃源忆故人·重游惠山寄畅园怀秦对岩检讨》词:“莫听 楚 天百舌,千里同明月。”参见“ 百舌鸟 ”。

英文翻译

1.(乌鸫) the Chinese blackbird

基本含义
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佳的人。
详细解释
百舌是由“百”和“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能够说百种语言的鸟类。引申为能言善辩、口才极佳的人。百舌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口才非常好,能够说服他人或者擅长辩论的能力。
使用场景
百舌这个成语经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够说话非常流利,善于辩论的人。在工作场合中,有时候需要有良好的口才与人沟通交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演讲、辩论或者团队讨论中能够表现出色的人。
故事起源
百舌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一书中。据说,有一只鸟会说百种语言,它的舌头上有很多小孔,可以发出各种声音。这只鸟的口才非常好,能够说服其他动物,因此被称为百舌。后来,人们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能言善辩的人。
词语结构
成语“百舌”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就像一只百舌,能够说服任何人。2. 她的口才非常好,简直就是一个百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鸟会说百种语言,用其舌头上的小孔发出各种声音,形象地描绘出百舌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等,以扩大口才方面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班上的百舌,每次班会他总能够用自己的口才说服大家。2. 初中生:我非常羡慕他的百舌能力,他能够在辩论赛中轻松战胜对手。3. 高中生:她的百舌让她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冠军。4. 大学生:作为一名辩论社团的成员,他的百舌能力非常出色,经常能够说服评委和观众。希望这份关于“百舌”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0)
诗文中出现“百舌”的诗词

初夏二首·其二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0)

安国寺寻春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

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攲深红。

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

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

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佩。

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

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0)

望江南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0)

啼鸟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星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竹林静啼青竹笋,深处不见惟闻声。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

谁谓鸣鸠拙无用,雄雌各自知阴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草深苔绿无人行。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馀百种各嘲哳,异乡殊俗难知名。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0)

惜春词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0)

啼鸟

提葫芦,提葫芦,不用沽美酒。

宫壶日赐新拨醅,老病足以扶衰朽。

百舌子,百舌子,莫道泥滑滑。

宫花正好愁雨来,暖日方催花乱发。

苑树千重绿暗春,珍禽綵羽自成群。

花开祗惯迎黄屋,鸟语初惊见外人。

千声百啭忽飞去,枝上自落红纷纷。

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漏杳杳深千门。

可怜枕上五更听,不似滁州山里闻。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