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不恤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冷漠无情、不关心他人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困难,给予帮助和支持,而不是漠视他人的需要。
-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困境毫不恤心,真是个冷血的人。2. 这个老板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员工的困难毫不恤情。
- 基本含义
- 不顾、不在乎、不关心
- 基本解释
◎ 不恤 bùxù
[not worry]
<古>
不顾了
不恤人言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关心、顾虑相反的成语,如“冷漠”、“漠不关心”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恤别人的感受,经常欺负我们。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别人的困难毫不恤心,只顾着自己玩乐。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些人为了成功不惜不恤他人。4. 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困境,而不是漠视他们的需求。
- 故事起源
- 不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乡,他的朋友子反劝他说:“国有难,不恤其不遇。”意思是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不关心自己未能得到的荣华富贵。后来,不恤就成为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冷漠无情的态度。
- 英文翻译
1.(不顾及; 不顾惜) disregard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不恤”与“不关心”联想起来,两者的意思相似。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对他人的困难毫不关心,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不恤由“不”和“恤”两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恤”表示关心、顾虑的意思。
- 详细解释
见“ 不恤 ”。
亦作“ 不卹 ”。不忧悯;不顾惜。《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 孔颖达 疏:“我君 夏桀 不忧念我等众人。”《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三学之横》:“虽一时权相如 史嵩之 、 丁大全 不卹行之,亦未如之何也。” 瞿秋白 《猪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随手乱却,检入子盒,从新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