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尸骨。《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 巡 ( 张巡 )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於 睢阳 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遂夷 石城 之险,堕其城垣,葬诸军士阵亡骸骼。”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尸骨,也比喻残酷的战争和灾难。
- 详细解释
- 成语“骸骼”形容人的尸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在引申义中,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战争和灾难带来的残酷和破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等场景,表达悲痛和毁灭的感受。也可用于形容某个地区或社会的衰败和颓废状态。
- 故事起源
- 成语“骸骼”来源于《史记·平准书》中的一句话:“战国分争,骸骼成山。”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毁灭,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比喻。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表示尸骨。
- 例句
- 1. 战争过后,这片土地上遍布着骸骼,一片凄凉。2. 这个城市曾经是繁荣的,如今却变成了一片骸骼。3. 那场灾难过后,只剩下了满地的骸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骸骼”与死亡和毁灭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想象一个废墟中遍布着尸骨的景象,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战争、灾难相关的成语,如“惨状”、“残局”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不要让地球变成一片骸骼。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很多关于战争的故事,战争真的太残酷了,骸骼遍布战场。高中生:战争的残酷使得这个国家变成了一片骸骼,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大学生:那个城市曾经是繁荣的,但战争的摧毁使之变成了一座骸骼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