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征收赋税。《元史·世祖纪七》:“詔 江南 浙西 等处毋非理征科扰民。”参见“ 徵科 ”。
徵科:1.征收赋税。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上考功第, 城 ( 阳城 )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 明 李东阳 《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 江 南恐未禁。”
(2).征辟与科举。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保种平生愿,徵科絶命方。”参见“ 徵辟 ”、“ 科举 ”。
- 基本含义
- 指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 详细解释
- 征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部分,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在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考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最终才有机会成为官员。征科是其中的一环,通过征召有才能的人参加考试,来选拔合适的官员。
- 使用场景
- 征科一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也可以用于比喻选拔人才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使用面试、考试等方式来选拔人才,这也可以用征科来形容。
- 故事起源
- 征科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明清等朝代,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征科作为其中的一环,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步骤之一。
- 词语结构
- 征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古代的征科制度严格选拔官员。2. 现代社会的选拔人才也可以用征科来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征科这个词语:1. 将“征科”分解成“征”和“科”,“征”可以理解为征召,而“科”可以理解为考试。2. 可以将“征科”与古代科举制度联系起来,想象古代的官员选拔过程。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科举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影响。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征科相关的成语,比如“金榜题名”、“登科朝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古代的征科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2. 初中生:征科是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3. 高中生:征科制度严格选拔官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才能和知识。4. 大学生:征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