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踵决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决策前后改变主意或放弃计划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即将签约时突然反悔,或某个项目在即将启动时被取消等情况。
- 例句
- 1. 他原本答应参加活动,但在最后一刻踵决了。2. 这个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被迫踵决了。
- 基本含义
- 踵决指人们在决策或行动之前,突然改变主意或放弃原定计划。
- 基本解释
见“ 踵决 ”。
亦作“ 踵决 ”。鞋跟破裂。形容贫困。《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緼袍无表,颜色肿噲,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 成玄英 疏:“履败纳之而跟后决也。”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原宪 冠桑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袵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包括其他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你还可以尝试使用成语来写作文或进行口语表达,以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原本想去公园玩,但突然下雨了,我只好踵决了。2. 初中生:我原本打算报名参加夏令营,但后来听说活动取消了,我只好踵决了。3. 高中生:我原本计划报考理工大学,但在高考前我突然改变主意,决定报考艺术学院,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踵决。
- 故事起源
- 关于踵决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踵决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军事有关。在古代战争中,军队行军过程中,由于战略需要或突发情况,将领可能会突然改变行军路线或放弃原计划,这种行为被形容为踵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踵决”与“改变主意”、“放弃计划”等词组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另外,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突然抬起脚跟,改变了原本的方向,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踵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踵”是动词,意为脚跟着地;“决”是动词,意为决定、决策。
- 详细解释
- 踵决源自古代军事用语,原指军队在行军过程中,忽然改变行军路线或放弃原计划,转而采取其他行动。后来,这个词汇引申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主意或放弃原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