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背叛原本的团队、组织或国家,投向敌对势力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背叛朋友、家人等亲密关系的行为。
- 例句
- 1. 他曾是我们的忠诚队友,没想到他最终落草投敌。2. 她因为个人利益而落草背叛了我们的计划。3. 这个政治家曾经在我们这一边,结果却落草投敌了。
- 基本含义
- 指叛逆、背叛,特指原本效忠的一方投向敌对势力。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到山林当强盗(多见于早期白话)。
(2) (动)〈方〉(落草儿)指婴儿出生。
[构成]
动宾式:落|草
[例句]
梁山好汉被逼落草。(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背叛、叛逆相关的成语,如“反水”、“出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原本是我们的好朋友,但他却落草背叛了我们。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将领竟然落草投敌了,真是让人失望。3. 高中生:他的背叛让我们队伍的士气大受打击,我们需要重新团结起来。4. 大学生及以上:在政治斗争中,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落草背叛,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关于“落草”成语的起源没有特定的故事,而是从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中演化而来的。
- 英文翻译
1.(到山里去当强盗) take to the greenwood; take to the heather; become an outlaw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落草”成语。可以想象一棵草从原本的位置落到敌方的草丛中,表示背叛和投敌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落草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落”和名词“草”组成。
- 详细解释
◎ 落草,落草儿 luòcǎo,luòcǎor
[(of a baby) be born]〈方〉∶指胎儿出生
(1).入山林与官府为敌。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二:“近有逃背落草四十餘人,马二十疋,见在 狼山 西头君市 等村乞食,切虑来南界别作过犯。”《水浒传》第二回:“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 沉从文 《萧萧》:“ 花狗 不辞而行……走哪儿去?是上山落草,还是作 薛仁贵 投军?”
(2).谓婴儿出生。《红楼梦》第八回:“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寳玉。”《三侠五义》第二回:“曾记六年前产生一子,正在昏迷之时,不知怎么落草就死了。”《收穫》1981年第5期:“村西 周二楞 家的婴儿刚一落草,门前的大皂角树上就飞来一只喜鹊,喳喳喳的叫了好一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