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审究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它可以用来形容学者、科研人员、专家等对于某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审究也可以用来指责那些轻率、肤浅地对待问题的人。
- 例句
- 1. 他对待问题总是很审究,从不轻易下结论。2. 这个科研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需要我们进行审究。
- 基本含义
- 仔细考察、深入研究
- 基本解释
(1).审问查究。《三国演义》第四回:“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 曹操 ,直至后院中审究。”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遂出巢数里,遇平地,度贼援所不至,则停军审究,其为剧贼家妇女牛畜者收之。”
(2).指询问,追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3).仔细研究。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深有望吾同志之士,共相审究,定为不刊,以少救贫愚之万一。”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审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词语和成语,例如“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等。这些词语都与深入观察和分析相关,可以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审究一切有趣的事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审究问题,不能轻信一些不可靠的信息。3. 高中生:我对于历史很感兴趣,喜欢审究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者,我要不断审究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以丰富自己的知识。5. 成人:在做决策时,我会审究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 故事起源
- 关于审究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审究的态度一直被视为一种崇高的品质。中国古代学者儒家提倡“审慎而思虑,明辨而不惑”,强调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这种审究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和推崇。
- 记忆技巧
- 记忆审究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制作记忆卡片:在一张卡片上写下“审究”两个字,并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解释。反复阅读和复习这些卡片,加深记忆。2. 创造联想:将“审究”与深入研究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想象自己在图书馆里仔细研读书籍和资料的情景,以此加深对于审究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审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审”字是动词,表示仔细考察;“究”字是动词,表示深入研究。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考察。
- 详细解释
- 审究是指对事物进行仔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不轻浮地判断或表达意见。它强调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以便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审究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难题和提高自身能力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