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两个争斗双方为了争夺利益而不顾一切,最终双方都没有得到好结果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商业竞争、政治斗争、个人争斗等情况。
- 例句
- 1. 他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却都陷入了分鹿的局面。2. 这两个政党为了争夺选民的支持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却都没有取得好的结果,可谓是分鹿之败。
- 基本含义
- 指两只鹿互相争斗,为了争夺领地而不顾一切,最终两败俱伤。
- 基本解释
(1).《列子·周穆王》谓: 郑 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 宋 黄庭坚 《和刘景文》诗:“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犹未熟。过眼见、羣雄分鹿。”参见“ 逐鹿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竞争、争斗相关的成语,如“鹿死谁手”、“尔虞我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鹿为了争夺食物而打架,最后都受伤了,真是分鹿之败。2. 初中生:这两个团队为了争夺冠军而展开了激烈的比赛,最终结果是分鹿之败。3. 高中生:两个政党为了争夺选民的支持而进行了激烈的竞选,结果却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可谓是分鹿之败。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篇文章,记载了齐国和晋国两只鹿为了争夺一块领地而互相争斗的故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分鹿”想象成两只鹿在争斗的场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分鹿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分”和“鹿”。
- 详细解释
- 分鹿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齐国和晋国都有一只鹿,它们争夺一块领地而不肯退让,最终两只鹿都受伤了。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两个争斗双方为了争夺利益而不顾一切,最终双方都没有得到好结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