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坚定、决心坚定、立场稳定,或者形容某种情况、状态已经稳定下来,不会再改变。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正定,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2. 这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已经正定,不会再有大的变动了。
- 基本含义
- 确定不移,稳定不变。
- 基本解释
(1).校订改正。《东观汉记·张纯传》:“时旧典多闕,每有疑义,輒为访 纯 ,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鷄鸣挟书,尽夜分皆忆念上口,数千载未了事皆欲正定,名章伟著皆欲銓品,异闻逸传皆欲论述。”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古人之作,必正定而后出,若 丁敬礼 之服 曹子建 。”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馀》:“佥事--文士诗人往往误作签事,今据官书正定。”
(2).端正而坚定。《三国志平话》卷上:“ 高祖 无正定, 吕后 斩诸侯。” 孙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我们处在这种艰难困苦之中,操守便要正定。”
(3).佛教语。梵语“三昧”之意译。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为八正道之一。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三:“心住一缘,离於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定如前释;离於邪乱,故説为正。” 宋 苏辙 《题李公麟山庄图》诗之三:“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画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稳定、确定相关的成语,如“稳如泰山”、“一成不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要做一个正定的小朋友,不乱动、不打闹。2.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正定的学生,不偷懒、不抄袭。3.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要保持正定的心态,不慌不乱。4. 高中生:尽管遇到挫折,我要保持正定的信心,坚持努力。5. 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是一个重要决策,我要对自己的目标保持正定的态度,不被外界干扰。
-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公子名叫魏武子,他对待朋友非常真诚,经常给朋友以正直的忠告和帮助。有一次,魏武子劝告一个朋友不要与齐国结盟,因为他认为齐国不可靠。这个朋友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齐国背叛了他,朋友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魏武子对他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你既然不听我的劝告,那就只能自食其果。你自己选择的道路,我没有办法帮你改变。”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是,魏武子的忠告是正确的,他的朋友不听他的劝告,结果遭受了损失,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 英文翻译
1.positive definite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正定”这个词语的发音与“政府”的发音相似,而政府通常代表着稳定和确定性。可以想象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稳定不变的,就像“正定”一词所描述的一样。
- 词语结构
- 由形容词“正”和动词“定”组成。
- 详细解释
- 指事物的状态或情况已经确定,不会再发生变化。形容坚定不移、稳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