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树本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根本或基础,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
- 例句
- 1.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的树本。2. 学习是人生的树本,只有扎实的学习基础才能取得成功。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根本、基础。
- 基本解释
◎ 树本 shùběn
[build a good foundation for something] 建立根基
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史记·吕不韦传》
◎ 树本 shùběn
[root of a tree] 树的根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后汉书·李固传》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树本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树木相关的成语,如“树大招风”、“树欲静而风不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树本是树木的根部,没有根部,树木就会枯萎。2. 初中生:学习是成功的树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好的成绩。3. 高中生:经济发展的树本是创新和科技进步。4. 大学生:文化传承是民族的树本,我们应该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树本”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树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意识到树木是植物的根本,没有树木就没有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树木被视为事物的根本,而树本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观念衍生而来的。
- 记忆技巧
- 记忆树本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树本”这两个字与树木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2. 制作一个与树木相关的关键词列表,例如“根源”、“基础”等,将它们与树本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树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树”表示树木,第二个字“本”表示根本。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详细解释
(1).树的根干。《后汉书·李固传》:“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急就篇》卷四“斩伐材木斫株根” 唐 颜师古 注:“树本曰根。”
(2).建立根基。《史记·吕不韦列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晋书·曹志传》:“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蔡 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