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诵习 sòngxí
[read and study] 诵读而熟习,也指诵读复习
诵习课文
- 详细解释
(1).诵读以学习。《史记·儒林列传》:“﹝ 儿宽 ﹞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尝出,过里塾,诸生皆诵习公所为文。”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和先生、同学疏远了,和学校里诵习研讨的一切疏远了。”
(2).背诵并熟习。 宋 苏轼 《<范文正公文集>叙》:“ 軾 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 鲁 人 石守道 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軾 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 基本含义
- 指对课文、经书等进行反复背诵、熟读的学习方法。
- 使用场景
- 诵习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学习中,特别适用于背诵课文、记忆诗歌、习惯用语等需要熟记的内容。此外,诵习也可以用于学习外语、音乐、舞蹈等需要记忆和掌握动作的技能。
- 故事起源
- 诵习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庄子说:“诵习而不知,反复而不见。”这里的“诵习”指的是对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进行反复背诵,但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扩展到其他学习领域,成为一个常用的学习方法。
- 词语结构
- 诵习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诵”是动词,意为反复念念;“习”是动词,意为熟悉、掌握。
- 例句
- 1. 学生们通过诵习古诗,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2. 这位演员通过不断诵习台词,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诵习”这个词语,可以将其拆解为“诵”和“习”两个部分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不断地反复背诵知识,以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 延伸学习
- 除了诵习,还有其他一些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如创设情境、制作记忆卡片、进行联想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诵习儿歌,这样我就能记住很多好听的歌曲了。2. 初中生:为了备考英语口语考试,我每天都会诵习英文口语对话,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3. 高中生:为了理解文言文,我经常诵习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