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与众不同,独立自主,不随大流。
- 详细解释
- 特立独行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方式,不受他人影响,不随波逐流。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盲从他人,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
- 使用场景
- 特立独行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独特见解,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拘小节,不受社会规范束缚的人。
- 故事起源
- 特立独行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项羽。项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与刘邦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独立性格。他坚持自己的军事策略,不同于传统的战法,因此被称为“特立独行”。
- 词语结构
- 特立独行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特立”表示与众不同,独特;“独行”表示独自行动,不随大流。
- 例句
- 1. 他在艺术领域特立独行,创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2. 她在学校里特立独行,不被其他同学的看法所左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人群中独自行走,与众不同,显得特别突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相关的成语,如“独善其身”,“有志者事竟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他总是选择与别人不同的玩具。2. 初中生:我喜欢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不拘小节,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她在学校里特立独行,不受他人的影响,坚持自己的信念。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特立独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5. 成年人:在职场上,特立独行的人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