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偏辞常常出现在辩论、评论、批评、讽刺等场合,用以表达对某种观点、行为或事物的不满或批评。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领导等尊重的对象使用时,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得罪他人或造成误解。
- 例句
- 1. 他的言辞偏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2. 在辩论中,使用偏辞可以有效地强调自己的观点。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偏激、偏颇。
- 基本解释
◎ 偏辞 piāncí
(1) [one-sided words]∶一面之辞,片面之辞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易·益》。孔疏:“此有求而彼不应,是偏辞也。”
(2) [sweet talk]∶谄媚讨好的话
- 延伸学习
- 学习偏辞的同时,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偏听偏信”、“偏安一隅”等。这些成语都与言辞的偏激、偏颇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偏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言辞偏辞,不公平。初中生:老师的批评有些偏辞,不太公正。高中生:在辩论中,使用偏辞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学生:他的言辞偏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这样的辩论方式不值得赞扬。
- 故事起源
- 偏辞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自古以来,出言有讹谬者,称之为偏辞。”这句话意味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言辞的偏激和错误就有所认识并加以批评。后来,偏辞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用来形容言辞的偏颇和偏激。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偏辞的发音“piān cí”与“偏词”相近,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偏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1).片面之词。《韩非子·难二》:“ 叔向 、 师旷 之对皆偏辞也。”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臣谓偏辞难信,敢察以情。”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汉 诸儒所传六经与今所行六经不同,互有得失,不可以偏辞论也。” 清 梅曾亮 《桑弢甫先生遗集序》:“ 桑弢甫先生 ,以孝义奇伟之性,发为诗文,高奇清旷,有自得之趣,非如同时诸人掇拾 南宋 后之偏辞賸义为奇博者比也。”
(2).谄媚之言。《庄子·人间世》:“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陆德明 释文:“偏, 崔 本作諞。”